《731》导演赵林山研读8000页机密档案,目的只有一个:真实!
刚和朋友从电影院里出来,赶在上映第一天就来看《731》。这个与“九一八事变”重合的上映日,从坐下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这场观影不只是看一部电影,更像是赴一场与历史的“对质”。
刚和朋友从电影院里出来,赶在上映第一天就来看《731》。这个与“九一八事变”重合的上映日,从坐下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这场观影不只是看一部电影,更像是赴一场与历史的“对质”。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在电影《731》一款海报中,防毒面具成为主元素,在影片中,也出现了戴着防毒面具的七三一部队成员。这款道具的原型,现藏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就在上个月,我刚从哈尔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回来,那段记忆瞬间涌上心头。
大皖新闻讯9月18日,抗战题材电影《731》正式上映。在电影上映首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影片主演之一的冯文娟。“我觉得这是一个必须要拍出来的题材。这部电影必须要由我们中国人去把它拍出来,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去看到,这也是我作为演员参演这部电影的动力。”
原本定档7月31日,结果又突然下架,就在观众不知道还要等多久的时候,九一八这天,它终于来了。
“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展现得还要残酷。”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保存原队员口述音像档案逾400小时,馆藏文物逾2万件,档案逾30万页。真实记录了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武器研制,准备和发动细菌战的全过程。
昨天(17日),电影《731》全球首映式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电影讲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秘密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大肆抓捕平民进行活体实验。近日,总台记者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和罪证陈列馆进行了探访。电影中
今天是电影《731》上映的日子,对于这段历史之殇,我们不敢忘,不能忘。今日票房预测超过13亿,更是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历史真相的一次深刻揭示。
9月18日,《731》在全国影院开了,前一天哈尔滨和长春的首映式已经热闹起来,导演赵林山带着姜武、王志文这些演员,还有不少工作人员到场,来了些历史学者和圈内人,看完没人说话,社交平台上也没多少评论,原来观众都是被请来的。
看了首映的观众发现,片尾出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告别参观者时常讲的一句话:“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影片未映先热。自定档以来,该片在猫眼和淘票票两大票务平台的“想看”数据分别突破了450万和247万用户。截至昨天22时,《731》预售总票房超1.65亿元,其中上映首日票房1.09亿元,以近67%的排片占比撬动98.1%的“九一八”当日票房。
9月18日起,电影《731》将在全球多地上映。据了解,该片公映时长为125分钟,9月18日9时起片,多地影院的排片表显示,《731》首场放映时间定于9时18分,并注有“警钟长鸣”标识。
一道清冷的光束,刺破电影院的黑暗,也刺穿了历史的沉幕。银幕上,历史的尘埃被逐一拂去,展露出那段令人不忍卒读、却必须铭记的血色记忆。9月17日,初秋的微凉中,在哈尔滨这座英雄的城市,精彩呈现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时空对话——在哈东万达影城那块“全国商业体最大IMAX银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即将以震撼之姿登陆全国院线。这部耗时十年打磨的战争巨制,以侵华日军细菌部队的暴行为核心,通过姜武、王志文等实力派演员的演绎,将鼠疫实验、活体解剖等反人类罪行赤裸呈现。首日排片占比近九成、预售超7500万的数据印证着全民期待,
《731》,明天上映!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被战争碾碎的鲜活生命,是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民族伤疤,是不能抹去的罪证和不容遗忘的历史!明天(9月18日)起,电影《731》将在全球多地上映!据了解,该片公映时长为125分钟,9月18日9时起片,多地影院的排片表显示
距离电影《731》全球首映式仅剩一日,全国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电影《731》。
而后官方辟谣,称准确上映时间为9月18日,群众一下子明白了祖国和媒体的良苦用心!知道历史的人都清楚,731事件发生在东北,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局部抗战的开始就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电影《731》上映前夕,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门前,参观者排起长队。“特别期待,只要一上映就想去看看。”一位正在陈列馆门前排队的市民说道。她的话语代表了许多哈尔滨市民的共同心声。
影片片长为125分钟,将上映多种版本,包括普通2D、CINITY2D、中国巨幕2D、IMAX2D和杜比视界2D5。 片方强调影片包含真实历史场景还原,可能引起心理不适。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是国内揭露二战法西斯暴行的代表性遗址类博物馆,作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多年来,全力推动遗址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等系列工作,坚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